白天工作時間她無精打采,下班鈴聲響過她卻埋頭苦干,加班加點成為常態,即使雙休日也要頻頻往公司趕,去應對積攢下來的一大堆工作任務……這樣的“工作拖沓癥”,你有嗎?
不到最后時刻不愛完成工作
27歲的曉琳就職于一家數碼公司廣告策劃部,她負責文案撰寫工作。說心底話她并不喜歡這份工作。每天一上班,部門主任就要去開例會,再分配工作任務。一開始,曉琳選擇在等待任務的過程中上網瀏覽網頁??墒?,隨著對工作的逐漸熟悉,曉琳發現自己只需要半天左右就能完成任務,因此她延長了上網時間。沒想到,上網時間一延再延――午休時間匆匆吃過飯后,她還是忍不住點開網頁:發微博、看視頻、進行一次網購……眼看下午時間過去大半,才勉強開始工作,到下班鈴聲響起,還有一大堆文案沒有完成,不得不留在公司加班到很晚。
八成人有不同程度“職場拖沓癥”
岳西人才網http://www.mariogelinas.com
“這是一種典型的職場拖沓癥。”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專家劉長輝介紹。前不久,百度旗下招聘網站曾做過調查,有86%的職場人聲稱自己有拖沓癥,半數者“不拖到最后一刻,不會開始動手工作”。有些職場人的“職場拖沓癥”比較嚴重,還有可能影響自己的情緒,破壞同事間的人際關系,甚至對身體造成傷害。通過咨詢,劉長輝發現“拖沓癥”病因有如下幾種:個人習慣不好,大學時就拖拖拉拉,工作之后把壞習慣帶到了工作中來;因為個人能力可能有欠缺,對指派的工作有畏難情緒,想逃避;對這份工作沒有興趣,畢業找工作時誤打誤撞入了行等。
輕中度拖沓 自我激勵+列計劃
劉長輝支招,對于輕度拖沓癥,防患未然是關鍵。建議通過自我調節的方式改變做事拖拉的習慣,時刻告訴自己:“這些事完全能夠并且應當在預定時間內很好地完成”。新的工作任務來臨時,盡可能在規定時間內做完手頭的工作。有中度拖延傾向的人,建議先擬定工作計劃,細到每天、每周、每月,完成一項打個鉤。還可請人監督,待慢慢養成習慣,就能克服拖沓行為。
重度拖沓 需重新進行職業定位
“最難解決的是‘重度拖沓癥’!”心理專家劉長輝稱,這類人毫無工作動力、懶洋洋地坐在電腦前苦熬著等下班,其實一項項工作任務已堆積如山,就是不愿意做。“深層原因是,這項工作根本不適合你!”
心理專家建議,重度拖沓癥者,應當機立斷,重新進行職業定位和職業規劃,重新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。
■專家支招
A、拖沓患者:試試番茄工作法
所謂“番茄工作法”,指的是把任務分解成半小時左右,集中精力工作25分鐘后休息5分鐘,如此視作種一個“番茄”。哪怕工作沒有完成,也要定時休息,然后再進入下一個番茄時間。收獲4個“番茄”后,能休息15至30分鐘。這樣的設定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,能幫助人更好地集中精力、擺脫過去失敗的陰影和對萬一任務完不成的焦慮。堅持每天上班時間至少收獲10個“番茄”,來敦促自己完成日常工作。
B、公司主管:找準根源治拖沓
公司主管領導如發現一些員工在工作時間里出現精力不集中、注意力分散,或者看似散漫但能在規定時間里完成較為艱巨的工作時,就有可能是有職場拖沓癥。遇到這樣的情況時,可考慮將這些員工的崗位進行調整,在較為顯眼的地方安裝鐘表,或者在員工座位上加一個工作進程登記本,要求他們按時填寫,這樣可以督促員工按時完成工作。還可以通過心理疏導,加強溝通,讓對方知道領導安排工作的真實想法,基本上可以解除拖沓癥的發生。